孙家珅:重塑国民:占领期美国对琉球的教育改革和文化构建 ——10月17日 清华大学 学衡沙龙 讲稿
在演讲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与冲绳相关的两场体育赛事,1999年4月4日,第71届日本高中棒球锦标赛举办,冲绳棒球队历史上第一次在甲子园比赛中获得胜利,这场胜利甚至对他们来说比撤去美军基地更为重要,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大喊“我们终于打败了他们(日本人)!” “既然我们在他们自己的院子里打了他们,他们就不能再像狗一样对待我们了。” 在胜利后的一段时间里,《琉球新报》和《冲绳时报》都以“记住1999年4月4日这一天!”为标题的评论文章。2017年2月,日本职业篮球赛成立,首场是东京对阵冲绳,冲绳县的篮球代表队的队名并没有命名为冲绳代表队,而是叫做“琉球王朝代表队”(假名写作ゴールデンキングス,汉字写成琉球王朝)。通过这两场赛事,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冲绳人和日本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岛民时常“刻意”的强调自身过往的历史,不断的重拾和强化历史记忆来展示自我的特殊性。
琉球群岛位于西太平洋和中国东海之间,以冲绳岛为中心,由宫古诸岛和八重山等岛屿组成,地处日本九州和中国台湾之间。在历史上,琉球曾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明清两代是中国在东海上扶持的交通要道,1879年被日本吞并设置冲绳县,第二次世界大战冲绳战役为美国占领,1972年美国向日本归还琉球群岛的“施政权”,琉球再一次成为日本冲绳县。琉球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先后受到了中国、日本以及美国三个主要国家的影响,政权的更迭导致该族群经历过多次身份转变,复杂的历史因素造成了琉球族群复杂的认同意识。
因此,我提出两个研究问题,一是为什么琉球人在今天仍旧不断的重拾历史记忆并依靠独特的文化符号来宣誓自我认同?二是为什么琉球人在1972年“回归日本”之后又不断的进行“反回归”或“独立”运动?为了解决着两个研究问题,探究琉球族群复杂的认同意识,琉球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当代琉球人的价值观,关于美国占领琉球时期历史的研究(1945年4月1日至1972年5月15日)就显得十分必要 。因此,我提出研究方法应着眼于对琉球族群史的研究,即基于身份转变下族群认同复杂化的新研究。这一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2018年5月的北京大学琉球(冲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后经前辈学者们的点播,我将此论点深入完善形成文字发表在了2019年7月的《Word History Studies》上,题目为《美国占领初期对琉球的传统文化复兴政策及其转变》(The American Rejuvenation Policy of Ryukyu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Early Period of Occupation )。如果从琉球族群史的研究视野来看,以琉球族群为主体出发,我将琉球史的分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分别是:
琉球王国时期(1429-1879)----日本殖民时期(1879-1945)----美国占领时期(1945-1972)----日本施政时期(1972--)
其中,日本殖民时期的提法学者又吉盛清也提出过(相见又吉盛清:《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冲绳和台湾》),因琉球群岛地位未定,美国在1972年仅将琉球群岛的施政权返还给日本,因此1972年至今的历史应称为“日本施政时期”。纵观琉球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占领前后是琉球族群意识发生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在美国占领前的琉球王国时期,琉球是独立的国家,是中国朝贡体系的附属国。到了日本殖民时期,日本将琉球人进行“大和化”改造,琉球人变成日本冲绳县民。到了美国占领时期,美国停止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施政权,对冲绳县民又进行了“琉球化”的改造,这种“琉球化”改造造成了当今日本施政时期的冲绳县民时常“刻意”的强调自身过往的历史,不断的重拾和强化历史记忆来展示自我的特殊性。
对于美国占领时期对琉球的教育改革与文化构建的研究就极为关键,影响族群认同观念的两个手段:文化载体和记忆媒介,即通过文化和教育构建典范文化。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曾提出集体记忆理论,一向被我们认为是相当个人性的记忆,事实上是一种集体社会行为。一个社会组织群体,如家庭、家族、国家、民族等等,都有其对应的集体记忆,以凝聚此人群。我们所从事的许多社会活动,都可视为一种强化群体认同与相关记忆的集体回忆活动。人类记忆一方面是生物性的,它是人类脑部功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类记忆也是社会性的,受人类社会结构、认同与个人社会处境等等之影响。基于集体记忆理论,我们来探究美国在占领时期是如何对琉球进行典范历史书写和典范文化建构的。
美国占领前的琉球文化教育与族群认同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分别是美国占领前琉球文化教育与族群认同;“重塑国民”政策的构想和确立;教育改革和文化建构的具体实践;文化教育构建对琉球族群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即美国占领前的琉球文化教育与族群认同,在1879年日本强制吞并琉球设置冲绳县后,由冲绳县政府牵头,开始了对琉球人的“大和化”教育,旨在以教育为手段,将琉球人同化成冲绳县民,1880年《冲绳对话》这部“标准语”教科书出版发行,全书分为八个部分,上卷为:名词;四季;学校;农业,下卷为商业;游典;旅行;杂话,全书将琉球语和日文的假名和汉字对照,并在课文中融入了部分日本地名和文化要素,从1900年开始,冲绳县立一中学友会决定在学校内禁止使用琉球语,1907 年,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开始推行佩挂“方言牌”的制度。如果当地的学生仍讲琉球语的话,就会被带上“方言牌”加以羞辱,如果丢掉了牌子还会遭到重罚。除了“大和化”的教育之外,日本还对琉球实行了“皇民化”教育,1895年,冲绳县教育会倡导对教育提出三点改进目标,(1)勤俭习惯的养成。(2)尚武习性的发挥。(3)海军思想的普及。1896年1月6日,冲绳师范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时任校长的西乡喜八面对毕业生发出了这样的演讲:“冲绳这块土地,介于新纳入日本版图的台湾之间,地理位置重要,处于这样一个位置的冲绳人,要把自身奉献于建设国家屏障的事业中,充当帝国南门的锁匙。”由此可见,冲绳之于日本的地位是可以作为牺牲自身而保全本土的存在。
“方言札”
“大和化”和“皇民化”教育是具有重要的成效的,1898年当地刊物《琉球教育》刊登一篇投稿:“古来被视为异邦无用的冲绳是我帝国南门……物产的缺乏导致无法为帝国制造财富,但国家层面的冲绳的价值远远超过物质层面冲绳的价值,应由冲绳人当南部防卫的先锋,成为日本国民,为陛下奉献生命。”1898年《琉球新报》刊载了中头郡具志川小学校对该校四年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关于“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这一问题,在受访的39名学生中有33人回答是“天皇陛下”。在当时琉球的知识精英层面,更是发出了“打喷嚏模仿日本人论”这样的呼吁,该事件被日本学界称为“喷嚏发言”(くしゃみ発言),1900年7月1日,冲绳高等女子学校开学式 ,《琉球新报》主编太田朝敷发言中提到:“冲绳今天的紧急任务是从一到十都要和日本的其他府县保持一致,如果极端一点讲的话,连打喷嚏的样子都要模仿其他府县。”但日本却依旧没有把琉球族群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来看,在1903年就发生了“人类馆事件”,1903年日本大阪第五回产业博览会设立了“人类馆”展区,将琉球,阿依努,台湾生番等族群进行展示。强制日本殖民体系下的异民族穿着自身族群相对原始的的服饰,并将原始的生活状态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日本通过人类馆来建立典范文化,强化日本殖民体制下的核心和边缘,借此来界定“谁是真正的本地人”或“谁是有文化的人”“谁是更文明的人”。
“人类馆”各殖民地种族合影
这个事件在琉球的知识精英中泛起了一阵反对的声浪,琉球学者比嘉春潮在日记中写道:“上月29日,日韩合并。万感交集,无已言表。……人曰琉球是长子,台湾是次子,朝鲜是三子。呜呼,他县人轻辱琉球人,又岂非无故也。1903年4月,《琉球新报》发表学术人类馆社论《停开人类馆!》,主要内容是:“冲绳自1879年废藩置县以来,接受一视同仁的皇恩,进行皇民化方式的教化,已发展到和其他府县并肩的地步,如今只有在人情风俗上稍有不同而已,对于这种情况做如此的处理是不可原谅的。”
被誉为“冲绳学之父”的伊波普猷提出了“日琉同祖”论来论证日本和琉球同根同源,其在《关于琉球人的祖先》一文中指出:“我认为明治初年国民统一的结果是,半死的琉球王国虽然灭亡,但琉球民族却复活了。与在遥远的两千年前分手的同胞邂逅,在同一政治体制下过着幸福的生活。”在《琉球史的趋势》一文中提到“日本人和琉球人是由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姐妹关系。……琉球处分实际上是将迷路的儿童带回父母的膝下”,其关于《琉球处分是一种奴隶解放》的文章只收录在1916年、1922年版的《古琉球》中,并没有收录的1942年之后的《古琉球》再版中,是因为但其思想在晚年有一次明显的转向。在《冲绳历史物语》一书的结语中,伊波表达了这样的情绪:“只有当帝国主义在地球上宣告终结之时,冲绳人才能够从“苦世”获得解放,享受“甘世”,并充分发挥其个性,为世界文化做贡献。”而琉球族群认同开始转变的开端正是冲绳战役的开始和美军登陆。
“重塑国民”政策的构想和确立
冲绳战役战役在英文被称为“Typhoon of Steel”,在日文被称为“铁雨”(鉄の雨)或“铁暴风”(鉄の暴风)。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美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同时,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在冲绳战役开始前,为了收集战略情报以进攻日本本土,1943年到1944年,美国海军司令部的委托美国人类学家团队调查收集日本、韩国、满洲、菲律宾、台湾、泰国、琉球七个地区的文献资料,并制定了《民事手册:琉球群岛》(Civil Affairs Handbook: Ryukyu Islands)来作为美国军方的战略指导用书。太平洋战争的初始阶段,美国国防部(Combined chiefs of staff )最初偏向于对台湾和菲律宾发动登陆作战,而不是琉球群岛。到了1943年12月,登陆台湾的作战计划几乎成了定局,美国国防部发表了第417号声明:“在太平洋地区的行动要获取更接近日本本土的战略空军基地,同时发动对日本舰队的决战,1945年春天应向吕宋岛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发起登陆作战。
为什么最终的登陆地点选为琉球群岛而不是台湾岛呢,一篇战略报告改变了美军的最终决策,1944年3月,美国海军军政科发布了《琉球群岛中的冲绳人——日本的少数团体》(The Okinawans of the Loo choo Islands: A Japanese Minority Group ),该报告指出“琉球岛民对于自身与中国的长期历史文化纽带而感到自豪,琉球和日本本土之间的微妙关系是一种潜在的、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本,二战期间日本本土的军国主义和狂热的爱国主义在琉球岛民之中并没有受到欢迎。”在报告中第一部分考察了琉球的历史和对外关系,这一部分总共写了17页,其中14页的内容都是中琉关系,报告注意到了琉球王国与中国明清两代的朝贡贸易,琉球是中国宗藩体系的一环,琉球的士族阶层接受的是中国的教育,中国对琉球的文化影响很深。在强调琉球对中国“天然”的亲和力的同时,报告发现了其与日本完全相反的关系,在历史上,日本对琉球的影响微乎其微,即使在17世纪琉球王国被萨摩藩征服的时候,琉球人依然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于中国,这一点可以从17世纪琉球王国被萨摩藩征服后,琉球人依旧臣服于中国,报告中指出“琉球王国建造的宫殿(首里城)向西,这样就显示了其服从与忠诚。在第二部分,报告考察了在夏威夷居住的冲绳移民 ,对比夏夷岛上的冲绳移民和日本移民,二者在语言方面就存在不同,日语五个元音——a、i、u、e、o,而琉球语三个元音——a、i、u 。在姓氏方面,琉球人会将他们原有的琉球姓氏改成日本姓氏 ,以免受日本人的歧视。报告的第三个部分的标题是“分歧”(Cleavages),副标题包括“日本人对冲绳人的反感”,“冲绳人对日本人的反感”,“冲绳人在社会上不被接受”和“冲绳人对日本人反感的原因”以及“日本的偏见”。报告指出,无论在日本、夏威夷还是拉丁美洲,日本人对冲绳人都是一样厌恶的,因为他们“认为冲绳人肮脏、不礼貌、没有文化”。
基于这个报告,美军决定发动心理战,通过文化宣传的方式来影响冲绳人的想法,使冲绳人想起他们被日本人“践踏”的情景。并以南美的秘鲁为基地开展策划海外的“自由琉球”( Free Loo Choo)即琉球民族独立运动,美军在运动纲领中提到:1.这场运动要出让冲绳人想起过去他们种族的荣耀,想起琉球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想起冲绳人在日本人手中遭受的虐待。同样,要让秘鲁人接受一种“琉球人和日本人之间存在差异”的教育。2.在秘鲁的原籍中没有关于移民原籍和出生地的资料,如果要求所有的日本移民都进行原籍登记,那么很容易知道那些是冲绳人。3.随着冲绳人意识到自己特殊性,他们可能会通过法律的方式促进其他人承认他们的特殊地位。4.最后,可以组织和协助“冲绳运动”。1945年4月1日,美军登陆冲绳本岛中部的北谷地区,发布了美国海军军政府第一号指令,宣布停止日本对琉球群岛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管辖权归美国海军最高指挥官所有并建立美国军政府。
教育改革和文化建构的具体实践
在美军登陆冲绳岛建立军政府后,冲绳岛上日美两军的战役才刚刚开始,美国陆军发布了《心理战计划》,该计划指出“冲绳人将不断地被提醒日本人对他们的歧视态度”,例如美军散发的宣传单上就写有这样的内容:“你从内地人那里得到了什么?你的牺牲是为了什么?你们和日本人拥有同样的能力,却被安排去做琐碎的工作。内地人不认为自己比你们优越吗?内地人会和你们的女人通婚吗?学校里的内地老师不会更喜欢内地的孩子吗?内地人没有在担任正重要的行政职务吗?你们不清楚日本人在杀害你们,破坏你们的家园吗?这不是你的战争,你们被内地人当作工具,你在为他们牺牲,却得不到回报!”。此外,海军民政小组出版《琉球周报》作为展示宣传手册,并以此来促使当地人配合美军。
随着日本投降和冲绳战役的结束,美国在琉球建立了由琉球人组成的自治机关,1945年8月15日,美国海军军政副长官穆雷发布《冲绳人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和军政府方针的相关说明》,冲绳咨询会下设公共卫生、法务、教育、社会事业、工商、农务、保安、劳务、财务、通信以及水产11个部门,后期加设总务部和文化部 。穆雷在冲绳人咨询会的成立仪式上指出:“我向致力于赋予冲绳住民美好未来的你们表示感谢,我们决定,要致力于恢复冲绳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致力于实现冲绳人才辈出的伟大业绩,回忆起蔡温先生的时代,会给予我们更大的动力,我坚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冲绳一定可以重生。”美国军官穆雷的讲稿中提到了蔡温,蔡温是琉球王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中国儒家思想传入琉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见美军对于复兴琉球王国时期文化的期待,为了在战后初期以琉球群岛作为基地抑制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再兴,美国在琉球贯彻“离日亲美”的战略方针,企图建设一个“琉球人社会”,在文化层面采取了脱离日本、亲近美国,加强琉球的自主性,即重塑琉球国民的举措。
冲绳人咨询会
我认为美军在对琉球文化建构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基本方面,分别是通过文化载体(博物馆、文化会馆);集体记忆(语言文字、身份、节日、传统文艺);典范文类(战后教科书、美军宣传手册、报纸、杂志);典范学术(研究报告书、学术书籍、琉球史研究)来实现重塑国民的目标。首先,美国对琉球的教科书进行了重新编纂,在编纂之前,美国发布了三个禁止一个重点条例:“禁止日本教材,禁止极端国家主义,禁止军国主义,并且要重点强调琉球传统文化。”基于此条例,教科书编纂所发行了“钢刻版教科书”(ガリ版教科書),其中《阅读方法》由仲宗根政善(编辑科长)、喜久里真秀(初等学校用)、嘉味田宗荣(文学)负责,《罗马字》由天愿贞俊负责,《冲绳历史》由岛袋全发、安里延、城间正雄负责,同时任命真玉桥朝英为英文翻译,将日文文本翻译成英文以便美军检查使用,以及大田昌秀(1990年至1998年担任冲绳县知事)为辅助工作人员。一年级语文教科书扉页原设计原为朝日(アカイ アサヒ)文字和图案,后未审核通过,改为具有琉球海岛特色的青空和大海(青い空、広い海)文字和图案。因为“去日本化”的教育方针,语文课本的名称也不能称之为“国语”,而是要称为“阅读方式”。课文选择体现传统,例如《蔡温》、《首里城的赤木》、《冲绳船和葡萄牙船》,同时《日本史》是禁止教授的课程,历史课也只分为《冲绳史》(琉球王国史)和《世界史》(美国史)。
钢刻版教科书《冲绳历史》和《阅读方式》
在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方面,美国军政府的指导下,冲绳文教部也做出了一定的改革。1947年9月1日,《文教时报》第5号文件规定了新假名的使用和简化汉字,根据教育民主化的方针,为了减轻负担,决定了使用新的假名和简化汉字。关于《阅读方法》教科书中有几点使用规则,首先关于新假名的使用(参照《文教时报》第5号)和限制汉字的使用,多采用简化字。其次外国的地名和已经日本语化的外来语使用拟声的片假名表示。此外,美军关于战后的通用语言是否应该恢复琉球语而开展过探讨和尝试,美国海军军政府教育部长汉纳(William A · Hannah )就曾说过“因为不知道琉球群岛上的这些住民究竟是冲绳人还是日本人,所以也不能确定对琉球下一代人的教育要使用英语还是日语。关于使用琉球语还是日语的争议持续了一段时间,最后经过美国军方在对琉球族群的语言使用进行深入调查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包括冲绳年轻人在内的几乎全部冲绳人都熟练的掌握日语,而且琉球语的词汇比较缺乏,关于思想的发表,知识的吸收都不太方便,学校教育中如果使用琉球语,特别是理工学科和科技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就非常的困难。(2)今后冲绳将面临国际性质的频繁文化交流,如果使用琉球语的话会产生不便。(3)琉球不同的岛屿都有形形色色的方言,标准语的设定与统一标准存在一定的难度。(4)有关于琉球的所有文献资料基本上都是用日语来记录,如果把琉球语定为通用语言,这对于未来资料的保存和利用都存在着难度。虽然最终未采取使用“琉球语”,但美国在琉球设立的权威机构和发布的正式文件多采用“琉球”一词,例如在1946年7月1日,美国军政府的统治责任由海军向陆军转移,全部机关名称改为“琉球”,首先冲绳军基地指令部(Okinawa Base Command )改名为琉球司令部(Ryukyu Base Command ),其官方文书中把“冲绳人”都称做是“琉球人”(Ryukyuan ),例如“琉球人美国人社区交流活动”(Ryukyuan-American community), “琉球人美国人联合委员会”(US-Ryukyuan Council)。
在学校方面,出于美国在琉球群岛的战略需要,培养相关为美国对琉球的占领统治而服务的人才,在美国陆军部的协助下,琉球大学于1951年初步建立,在建设初期美国陆军部设定了琉球大学的3点原则和方向: (1)出于美国对亚洲军事战略的考虑,以及为了阻止共产主义渗透到琉球,琉球大学应开展自由主义、民主主义、资本主义和男女同权等美国价值观的普及以及对琉球人亲美情感的养育。(2)旧金山媾和条约已经明确了琉球列岛与日本本土分离的统治原则,要重点强调与日本本土不同的琉球文化的独立性,抑制琉球的本土复归倾向,对于琉球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加以保护。(3)为了提升美国在琉球的行政效率,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可以辅助美国统治的行政官员、技术人员以及教育从业者等人才。这三点建设方向就体现了美国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的文化冷战政策、琉球与日本本土分离政策以及美军基地的全面建设政策。此外,琉球大学最初的英文译名是“Ryukyu University ”,但是美国陆军部经过讨论,把“Ryukyu University ”的英文名改为“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 ”, (中文翻译过来是琉球群岛的大学),陆军部认为,琉球大学的建立是为了当时美军占领下的北纬30°以南的奄美大岛和琉球群岛广泛的地域做出贡献的成果,可以看出来美国最初对琉球大学的在战略层面的期待。
在国民身份的构建层面,美国为琉球人发了“身份证明书”,由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联合发行,作为出国的护照使用。
身份证明
1950年1月,冲绳民政府长官志喜屋孝信发布“琉球旗”,由当地的艺术家协会所设计,分蓝白黄上色并配以白星,1952年2月27日,美国民政府发布第65号指令,发布了“D旗”,作为琉球船只在国际公海上的航行旗帜。因国际法规定,在公海航行的船需悬挂国旗。因为美国统治下的琉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不确定,所以既不能悬挂星条旗(美国的国旗)也不能悬挂太阳旗(日本的国旗)。但1962年菲律宾东南部印尼领的莫罗泰岛北方海域发生了一起事故,捕捞金枪鱼的渔船“球阳丸”因国籍不明,遭到印尼海军战机的枪击,造成4人死伤。(球阳丸事件)。日本以此为契机,向美国提出,可以在船上吊起带有琉球(RYUKYUS)文字的三角旗的日本国旗。
琉球旗
D旗
此外,美国还在琉球群岛发布了通用货币“B元”, B型军票是1948年到1958年在琉球的唯一的法定货币,也是联合国通用军票AMC(Allied forces Military Currency)军票的一种,其他国家也有发行权,但驻留琉球的只有美军,因此其他国际没有在此发行过货币。1958年9月16日,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琉球群岛的通用货币由B型军票更改为美元。
在媒体方面,1945年7月25日,《珊瑚岛新报》作为美国占领琉球后首个在美军的指示下创刊的日本语新闻报纸发行,作为美军的宣传报纸免费向公众发行,其大部分版面都是美军的新闻和政策,第一人社长是岛清,1947年4月,该报社转为民间企业,改为贩卖发行,1951年9月10日,对日媾和条约签订后,该报纸改名为《琉球新报》。此外,还有两个刊物发行,分别是《今日的琉球》和《首里之光》,《今日的琉球》创刊于1957年,由USIS(美国新闻处服务中心)主管,并且经常对琉球社会的思想现象开展调查。《守礼之光》在1959年创刊,由美国第七心理部队主管,杂志面向知识份子以外的劳动阶层,分别用英文和日文两种语言印刷发行。1964年3月号的《守礼之光》杂志的《致读者们》一文中可以看出《守礼之光》杂志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首先对大众喜爱的文化领域做的问卷调查,然后经过编修者整理,由高到低排列出了各个文章记事领域的受欢迎程度:(1)琉球古代故事。(2)琉球历史。(3)琉球的美术和文化。(4)家政常识。(5)美国的生活。(6)劳动问题记事。(7)英语教室。(8)读者的漫画。(9)美国的短篇小说。(10)读者的花篮。这些杂志除了按户免费发放外,在各地的琉美文化会馆和琉美中心也可以免费领取,报道内容多为美国民政府的宣传和政策的解说和琉美友好活动的记载。
美国也对琉球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复兴和重建,1945年8月,美军在石川市的东恩纳建设了一个小型的展示馆,用来收集战火中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并向美国军官和士兵普及琉球的历史和文化,展品包括琉球传统的建筑样式、手工制品、衣物纺织品以及陶器。据统计,在此展示的文物有瓷器179件,有漆器61件。原首里城正殿1945年建造的“万国津梁钟”在战时曾被美海军官员汉纳收藏,在战后归还到了东恩纳展示馆,1947年美国海军部归还了圆觉寺的梵钟,该展示馆在1947年由美国军政府交由冲绳民政府管辖,1953年,在美国设立的“佩里来琉百年纪念日”期间,美国提供资金重建东恩纳博物馆,并将其更名为琉球政府立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1945年底,美国军政府提供特别资金,用以支持复兴琉球王国时代的文化艺术表演。1952年,美国民政府在战后经济和文化稍有恢复的石川市举办了“美琉亲善盂兰盆会舞大会”(米琉親善盆踊り大会)。此外,美国还建立了“琉美文化会馆”和“琉美友好中心”这两个机构宣传美国式的民主和价值观。
在节日方面,1947年美国民政府发布指令废除原有日本的节日,将美国的圣诞节、独立日以及冲绳民政府的创立纪念日作为琉球的法定节日,也有美国学者将冲绳民政府创立日解读为“琉球独立日”,除此之外美国将1950年5月26日定为“琉美友好日”,因佩里在向日本提出打开国门的要求之前就到访过琉球,还签订了《琉美友好条约》。因此美国将1953年5月20日至26日定为“佩里提督来琉百年纪念日”。规定从1953年5月26日开始,举办为期一周的美琉高中友好棒球赛、琉球物产展、纳凉焰火大会等盛大活动被举行。另外,发行了纪念邮票,还举办了美术、作文、照片等比赛。
“佩里来琉百年纪念日”盛况
在学术方面,美国为建立起典范的学术框架,召集葛超智(Geoge Henry Kerr)等有军方背景的学者编纂标准的琉球史学术书籍,并出版了《琉球的历史》和《冲绳:岛民的历史》这样具有琉球主体性的学术书籍,并翻译成日文免费向公众发布。
那么在美国推行的“重塑国民”教育改革和文化建构下,为什么琉球族群没有实现民族独立?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的胜利,美国由战后初期对日本的抑制政策转向扶持,美国对于琉球的战略定义也由战后初期的“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的桥头堡”转为“防止共产主义在亚太区域蔓延的基地”。由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转变,战后初期的琉球的“离日”政策开始逐渐走向历史,美国对琉球的传统文化复兴力度开始逐步减弱,转而适当允许日本文化再次进入琉球。1953年,日本逐渐开始了对琉球的教育文化领域援助,并在1965年正式以财政支出形式支援琉球的文化教育事业。1956年,日本文部省开展了协助琉球圆比屋武御兽石门的修复工作。此外,日本还在体育和传媒领域对琉球的“文化复归”开展了尝试,1946年,东京获得第18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日本政府借此契机向琉球美国民政府提出开通日本本土和琉球电视线路的申请,并且还提出日本的奥运圣火传递应到达琉球。日本的文化借此契机得以重新进入琉球,开通的电视线路也对琉球人再次吸收日本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化教育构建对琉球族群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即便是在琉球“回归”日本本土后,让存在着一些美国占领的“后遗症”,例如持续不断的社会运动;当地人喜好创造特殊文化符号,发明传统;和当地学术届琉球王国史研究的兴盛。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占领期的教育改革和文化建构造成琉球族群认同复杂化,日本殖民时期琉球族群仅认同日本,在1945年后琉球族群拥有四种认同意识,即认同日本;认同美国;认同琉球和认同中国(闽人后裔)。
认同日本:旧金山和约后琉球人组建的“祖国回归委员会”
认同美国:反对回归日本的当地人在家中悬挂星条旗
认同琉球:琉球出身学者们成立的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会
认同中国:久米村闽人后裔建立的久米崇圣会
有关久米崇圣会的认同问题就可以作为身份转变下国族认同复杂化的一个经典案例,“久米”是一个地名,源于古代中国移民所居住的久米村,久米村也被称为“唐荣”,是古代中国渡来人的居住地,久米村人被称为“三十六姓”, “崇圣”指的是尊崇中国国学和儒家文化。久米崇圣会是来自福建的中国移民后人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组织成立的。1879年琉球被日本强制吞并,明治政府对琉球人采取同化教育政策,久米村人逐渐的融入到当地社会,但在美国占领统治琉球期间,长期保持沉默的久米村人开始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具有闽人血统,以身为久米村人后裔为荣。当地发行的杂志《蓝色的海》(青い海)1972年12月号出版了特辑《中国和和冲绳的纽带》(特集 中国と沖縄をつなぐ),其中小渡有德在文章中称:“久米村在过去处处能听到讲汉语的朗朗书声,但在日本废藩置县后,这种朗朗书声变成了哀嚎的声音。”1982年《蓝色的海》又推出了春季特辑《久米三十六姓啊 该何去何从》(久米三十六姓よ どこへいく),特辑内容中包括对久米村风俗习惯,教育,与中国的往来,还有包括琉球孔子庙,明伦堂,天尊庙和天妃宫的历史沿革。此外,久米崇圣会的活动还得到了冲绳政界的支持,2015年7月19日,日本《产经新闻》头版以“冲绳的孔庙与政教分离”为题刊文,批评冲绳县知事、市长不仅提供土地支持当地的儒教活动,并参加祭祀孔子仪式,让民众感觉政府严重违反宪法中的政教分离原则。有人认为时任那霸市长翁长雄志(后任冲绳县知事)将该市松山公园的一部分无偿借给久米崇圣会修建孔庙,支持儒教活动,违反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2018年九月,我曾独自前往崇圣会对会长和副会长进行了访谈,我询问会长国吉克哉为什么花费如此大的经历去传播中国的文化呢?会长回答到:“因为我的手臂里流淌着福建人的血液!”,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日本殖民时期久米村人在日本“大和化”和“皇民化”同化的高压政策下丧失了其原有的族群认同,正是由于美军的统治,久米村后人实现了其认同意识的复兴。
在当代琉球社会,可以明显的观察到琉球族群对于追求和复兴传统文化的努力。属于传统的,早已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传统文化也不断被重塑,据《琉球神道记》记载,古代琉球女性的手掌多有刺青,这种刺青在琉球语中被称为是“ハジチ”,汉字写为“針突”,这种刺青文化在明治政府废藩置县之后被作为旧的风俗而严厉禁止,甚至强制要求将这些人手掌上的刺青用硫酸洗掉,这种禁止了100多年的旧风俗在当今的琉球族群中得到了复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刺青,刺青的图案也多带有古琉球时期的文化符号标记。
表达共同体意识的琉球刺青
此外,传统文化中不存在的符号也在被发明和塑造,1970年,冲绳县观光联盟会会长宫里定三为了振兴冲绳的旅游产业,参照美国的夏威夷风格衬衫设计了首款具有海岛特色的夏季制服并命名为“冲绳衬衫”(沖縄シャツ)。 1990年5月1日,冲绳县政府决定要把“冲绳衬衫”进一步推广成为代表琉球文化的传统服饰,于是通过冲绳时报等当地媒体公开向社会募集“冲绳衬衫”的新名称。 在同年5月22日,冲绳衬衫的新名字“かりゆしウェア”确定,汉字写为“嘉例吉”。 1999年9月24日,第6届冲绳县议会召开,议会运营委员会通过稻岭惠一知事的提案,规定“かりゆしウェア“为冲绳县议会正式工作服。从此,该衬衫成为了琉球当地政府、高校以及商务场合的正式着装。一件衬衫,完成了从最初的“从业者制服功能”到“观光文化展示功能”到“当地特色文化代表功能”到“传统文化代表功能”再到“共同体意识的表达功能”这四个阶段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明显的体现出当代琉球族群对自身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与强化。
“嘉例吉”衬衫
在美国占领期过后,琉球研究学界更是涌现出一大批的琉球王国史的研究者,以高良仓吉,丰见山和行,赤岭守和上里贤一为代表人物,编纂了如《琉球王国的构造》,《琉球王国的课题》,《亚洲中的琉球王国》,《新琉球的时代》,《佩里和大琉球》,《琉球冲绳的世界》,《琉球王国:东亚的基石》等宣传琉球主体行的学术著作,在学术著作中表达出了其作为琉球族群一员的自豪感,更突显了其认同意识。
特定历史时期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对琉球“重塑国民”的教育改革和文化建构间接的唤起了琉球族群的历史记忆,这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动把在此前日本同化教育、军国主义以及皇民教育体制重压下消失殆尽的琉球人的“自我认同意识”、“国家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再次的扶植起来,使得原日本殖民同化统治下的“冲绳县民”重新回到了“琉球人”的角色。当代琉球族群复杂的认同意识虽然也有残酷的战争史经历和美军基地的负担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亲美、离日、扶持琉球主体性”文化塑造造成了琉球族群认同向“复杂化”发展,催化了战后琉球社会开始了一场文化运动,这种运动在冲绳“回归”日本本土后并没有停止,在现今美日同盟的夹缝中和美军基地的重压下不断的自我释放,琉球族群也不断加深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追忆和再兴。
谢谢各位!
欢迎批评指正。
(来源:爱思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