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起风:在韧性社区建设中发挥居民主体作用
韧性社区是指在面对各种突发灾害(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时,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迅速作出反应,有效吸收、抵御和对抗冲击,并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秩序的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深度参与社区建设有助于激活社区的内生动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提高社区的韧性。因此,探讨韧性社区建设中如何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居民是韧性社区建设的坚实护盾
居民是社区的核心要素,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行动,能为社区应对各种挑战注入强大动力。从风险识别与预防、应急响应与救援到社区恢复与重建,居民主体在韧性社区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韧性社区建设的坚实护盾。
第一,居民主体在社区风险识别与预防中的作用。居民作为社区的基本构成单元,在风险识别与预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从信息感知角度看,居民个体如同散布在社区的“传感器”,以多元的生活轨迹和日常活动,全方位感知社区的细微变化。他们凭借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对社区环境的深入了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本土知识体系。这种本领使他们能够及时捕捉到专业监测设备可能遗漏的风险信号,为早期风险识别提供丰富信息源。在社会网络构建方面,居民间紧密交织的邻里关系网,是风险信息传播与共享的主渠道。社区内部的信任机制使得居民之间的风险提示和交流更具可信度与影响力。同时,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增强了社区的自组织能力。这种自组织能力在风险预防中表现为自发形成的监督群体、互助小组等,能够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持续关注,并通过集体智慧制定出符合社区实际的预防策略。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居民的参与和互动不断强化社区内部联系,为风险识别与预防凝聚强大的社会合力。
第二,居民主体在社区应急响应与救援中的作用。从社会系统理论出发,社区是一个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系统,居民作为其中最活跃的元素,能够迅速调动社区内部的人力、物力资源。危机突发时,居民基于对社区空间布局、资源分布的熟悉,可即时开启应急响应机制,这是一种基于本土知识的快速反应能力。从群体动力学视角看,居民间的邻里关系网络成为应急响应的有力支撑。在紧急状况下,社区内部形成的情感纽带和信任关系能够促使居民迅速凝聚成有机整体,自发地进行分工协作。同时,居民在应急响应中展现出的灵活性与自主性,能有效弥补官方救援在初期响应速度和覆盖范围上的局限性,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即时干预,极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为后续专业救援力量的介入争取宝贵时间并创造有利条件,成为社区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第三,居民主体在社区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从社会生态学角度看,居民主体在社区恢复与重建中是推动社区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动力。社区生态涵盖物质环境、社会关系以及文化脉络等多方面,居民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构建社区新的生态平衡。在物质层面,居民凭借对社区空间功能的熟知,能够为基础设施修复、房屋重建等提供实用的本土建议,促进社区物质空间有序恢复原态并优化升级。在社会关系修复方面,居民作为社区社会网络的基本节点,在经历灾害冲击后,通过日常互动、互助合作等行为,加速信任关系的重建与情感纽带的修复。从文化传承维度看,居民承载着社区独特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认同,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他们传承文化习俗、复兴社区精神文化内核,赋予社区新的凝聚力与归属感。而且,居民主体的广泛参与能够吸引更多外部资源的关注与投入,形成内外联动的恢复重建机制,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推动社区在历经磨难后实现韧性重生,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多维度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
当今社会,不确定性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建设韧性社区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举措。在韧性社区建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居民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强大韧性的社区。为此,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居民主体的参与意识。居民的参与意识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首先,要加强对韧性社区建设的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韧性社区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居民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让居民了解到,韧性社区建设不仅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安全和稳定,也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要树立居民主体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为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可以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就社区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决策,让居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建立健全居民主体的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居民参与机制是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的保障。首先,要建立居民主体参与的平台和渠道。例如,可以成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平台。同时,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社区网络平台,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参与社区事务。其次,要完善居民主体参与的制度和流程。制定明确的居民参与制度,规范居民参与的方式、程序和权利义务。例如,对于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要明确居民参与的方式和程序,确保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和考虑。最后,要建立居民主体参与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例如,可以设立“社区建设贡献奖”“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是提升居民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居民的能力和素质是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对居民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居民的应急处置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社区治理能力等。例如,可以组织居民参加应急救援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社区治理培训等,提高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参与社区治理的水平。其次,要鼓励居民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建立社区图书馆、举办读书活动等形式,鼓励居民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同时,要为居民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例如,为居民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资料等。最后,要发挥居民的特长和优势。鼓励居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参与社区建设。例如,有医疗专业背景的居民可以参与社区医疗服务,有文艺特长的居民可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等。
四是促进居民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居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首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通过举办社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居民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其次,要建立居民互助机制。鼓励居民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可以建立社区互助小组,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最后,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培育和弘扬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可以组织居民共同制定社区公约等,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水平均等化及其实现机制研究”(21BSH14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淮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