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t Topic      Column       Review                Our Blog            Quotations             About  Us     Events               Join Us                           Bilingual             Link

高超:略论对《资本论》的越界阐释

  摘  要:对《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但在阐释《资本论》哲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将《资本论》阐释成一部哲学著作的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对《资本论》科学性的弱化,对哲学作品独特性的泛化以及对《资本论》革命性的曲解。我们既要重视《资本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又要避免将《资本论》阐释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作品,更应该在合理的界限内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

  【作  者】高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系

  【期  刊】《哲学研究》 2017年第8期11-17,共7页

  【关 键 词】《资本论》 哲学 科学 革命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编号16CKS001)、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唯物史观的认知隐喻学研究”(编号2017BS006)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逐渐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理论热潮,其发展势头不亚于甚至超过了对《资本论》的科学思想的研究。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逐渐显现出一种将《资本论》阐释为哲学著作的理论倾向。这种倾向越过了“《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巨著” 的界限,导致了对《资本论》科学性的弱化,对哲学作品独特性的泛化以及对《资本论》革命性的曲解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区分“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与“将《资本论》阐释为一部哲学著作”,从而把握《资本论》哲学思想阐释的合理界限。


  一、对《资本论》科学性的弱化


  一些学者主张,《资本论》不具有科学价值或其科学价值已经过时,而将《资本论》阐释为哲学作品的做法实际上默认了这种主张,甚至有些学者更进一步认为《资本论》从来就是作为哲学作品而被“生产” 的。但是我们知道,恩格斯称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602页),认为“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科学史册”(同上,第457页)。不仅如此,从科学史学的观点来看,《资本论》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是非常典型的科学作品。

  首先,我们考察《资本论》在形式上所具有的科学特征。科学具有很多特征,但大多数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认为它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的数学化。科学史学家亚历山大·柯瓦雷认为,在近代科学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于科学家们“与自然进行交流所使用的是数学语言”(转引自张卜天,第l0页)。数学史学家、数学哲学家莫里斯·克莱因表明“近代科学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寻求对科学现象进行??定量的描述”(克莱因,第236页)。在上述科学史学家看来,近代科学先驱们在自然研究上取得了比之前哲学家更高成就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所进行的是数学化的研究。马克思也曾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拉法格,第191页) 自然(和研究对象)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的思想起源、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研究中,这早已是公认的、主流的看法。

    事实上,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的确尽力谋求数学化。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所提出的“剩余价值率”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古典政治经济学完全知道,利润和地租都不过是工人必须向自己雇主提供的产品中无酬部分? ? 的一部分、一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3页),但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 (同上,第252页)。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率不是“rn/C” 或“ m/(C+v)”,而是“m/v”。在马克思列举的一个例子中,按照通常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剩余价值率是18% ,而按照他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剩余价值率却高达100% ,“比表面的剥削程度的五倍还要多”。(同上)数量化使“被剥削程度” 变为“剩余价值率”,使剥削学说成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从“被剥削程度” 到“剩余价值率” 的转换所产生的影响,是一次堪比拉瓦锡给氧气命名的“术语革命”。

  除了核心理论具有数量化特征,《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也符合科学作品的典型特征。马克思所使用的“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实际上“是从很久以前的数学、自然科学就开始使用的方法,这个方法被看做是科学的唯一方法”(见田石介,第5页),运用这种方法的典范就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除此之外,《资本论》还具有一种科学史学家I.B.科恩所说的“牛顿风格”—— “一种想像性推理与把数学技巧用于经验数据的特殊混合体”(科恩,第7O页)。《资本论》先构建简单的数学模型,再与现实情况对照修正,进而得到较为复杂的模型,照此逐步逼近现实。这一点在《资本论》论述“剩余价值的生产” 和“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等内容时都有明显的体现。

  其次,我们考察《资本论》在实质上所具有的科学特征。上述形式上的特征只是一部作品具有科学价值的必要条件,评价一部作品有无科学价值还要看它实际解决了什么其他作品未能解决的问题。关于此,恩格斯已经表述得非常清楚。在《卡尔·马克思》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都指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剩余价值本身”,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恩格斯进一步表示,马克思“一下子就解决了使李嘉图学派破产的一个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22页):李嘉图学派所遇到的难题以“价值规律成立”和“剩余价值存在”之间的矛盾的形式导致其解体,而马克思则通过区分“劳动力” 与“劳动” 将其解决。由此可见,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历史上所具有的进步意义是不可替代的。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政治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直到《资本论》这里才明确了自己的基本问题,这是《资本论》在经济学上具有的更为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每门学科都围绕自己的基本问题展开研究,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然而在历史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总是以特殊的、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重商主义那里是买卖双方的关系问题,在重农学派那里是农业劳动和土地的关系问题,在古典经济学那里是一般劳动和产业资本的关系问题。而在庸俗经济学特别是萨伊那里则是“土地一资本一劳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到了《资本论》这里,这个问题才被明确为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问题,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核心、最纯粹的矛盾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资本论》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最高峰。

  不仅如此,无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资本具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只要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还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那么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问题就仍是一个真正的“基本问题”,进而就需要有-I'q学科去研究它。而提出这个问题并试图提供科学解答的《资本论》,就不仅具有科学史的价值,还具有现实的科学价值。




(来源:《哲学研究》)

2018年2月25日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