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t Topic      Column       Review                Our Blog            Quotations             About  Us     Events               Join Us                           Bilingual             Link

吴笛:但丁《神曲》的跨媒体传播及其变异

       《神曲》(La Divina Commedia)作为但丁的代表作,有着高深莫测的神圣主题和崇 高的意境。在《神曲》中,“地狱—炼狱—天堂的历程,……与基督教神学所描述的‘原 罪—审判—救赎’的人类历程是一致的”(朱耀良 9)。正是这一宏大的主题和普遍的精神, 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世纪思想和学术的经典,广为流传,并且具有广泛的影响。 吴 笛:但丁《神曲》的跨媒体传播及其变异 89 这一影响,不限于对文学创作特别是文学类型的深远影响,在跨媒体传播方面,但丁 《神曲》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低估,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素材,在影视、动漫、绘画、 音乐、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它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时间里为无数的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灵 感和构思的源泉。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英国拉菲尔前派画 家但丁 ·罗赛蒂等人都是《神曲》跨媒体传播并且让作家从中得到灵感使得自己的艺术品 流芳百世的范例,甚至在电脑游戏领域,但丁的《神曲》也是一个重要的题材。


 一、但丁作品的影视改编 


    作为中世纪的著名作品,《神曲》对现代文化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 首先在影视传播方面。《神曲》所改编的影视作品广泛流传,为影视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应 有的贡献。


    早在电影产生的年代,《神曲》就成了电影这一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的创作题材,根 据《神曲》改编的第一部影视作品早在 1911 年就得以面世,这是由吉奥塞普(Giuseppe de Liguoro)执导的无声电影《地狱》(L'Inferno)。1924 年,由亨利·奥托(Henry Otto) 执导的《但丁的地狱》(Dante's Inferno),片长 60 分钟,由福克斯电影公司制作发行, 同属于早期的无声电影。随后,在1935年,福克斯电影公司制作发行了由哈里·拉契曼(Harry Lachman)执导的《但丁的地狱》(Dante's Inferno)。由于执导者本人是一位后印象派画家, 所以,该片部分细节的描述较为出色。 


    而在电影广为普及的当代世界,但丁的《神曲》依然是重要的创作源泉。不仅出现了 很多以《神曲》或其中三个部分名称为名的影视作品,而且还有以其他名称为名的作品, 大多受到了《神曲》的影响。如 1972 年,瑞典由丹尼尔逊(Tage Danielsson)执导的喜剧 电影《戒烟的人》(Mannen Som slutade Röka),部分受到《神曲》的启示,表现主人公 但丁游历天堂的故事。英国著名导演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于 1987—1990 年间则对 《神曲》进行了系列改编,创作了《电视但丁》(A TV Dante)。在格林纳威的诠释中, 天堂随着年代的变迁不断改头换面,而地狱却一如既往。

 

    美国制片人兼导演阿柯斯塔(Boris Acosta)是一个值得赞赏的人物,多年以来一直献 身于但丁《神曲》的影视改编,近年来,已经完成十多部改编自《神曲》的电影或动画电 影的制作。如《但丁地狱记录》(Dante’s Hell Documented)。本片基于但丁作品《神曲》 改编,讲述了但丁的地狱之旅。但丁在英雄维吉尔的带领下,穿越一层层地狱,走遍地狱 的各个区域,最终来到地心,并到达另一半球,即炼狱。 


     他还从《神曲》改编 3 D电影。其 3 D电影包括 3D 故事片和 3D 动画片。3D 动画片包 括《但丁的地狱》(Dante’s Hell 3D Animation)、《但丁的炼狱》(Dante’s Purgatory 3D Animation)、《但丁的天堂》(Dante’s Paradise 3D Animation)。3D 故事片包括《但丁 的地狱——史诗故事》(Dante’s Inferno—The Epic Story)、《但丁的炼狱——史诗故事》 (Dante’s Purgatory—The Epic Story)、《但丁的天堂——史诗故事》(Dante’s Paradise— The Epic Story)。可见阿柯斯塔对《神曲》的钟爱是多么深沉。如果说阿柯斯塔的创作还 属于国别的或个人的创作,那么动画电影《但丁的地狱——动画史诗》(Dante’s Inferno: An Animated Epic)则具有国际规模和国际影响力了,是多国编创人员共同合作的产物。


    动画电影《但丁的地狱——动画史诗》,片长达 100 分钟,由美国、日本、韩国于 2010 年联合制作完成,由维克多·库克(Victor Cook)等 7 名成员共同执导。影片紧扣原 9� 外国文学研究 2015 年第 5 期 著中的神游三界这一主线,将全剧分成七个部分,而每个部分都是表现游历的某一阶段, 并且赋予相应的标题。由于分属不同的执导者,所以各个部分风格各异,形象也有所些许 差异。与原著相比,在情节和精神内涵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异,更为突出了可视性和叙事性。 如开始部分的《到达》由维克多·库克执导。在影片中,一改原著中的但丁迷路、进退两 难的描写,而是以主人公但丁内心独白的形式描述阴森的森林。他可以查明追在他身后的 某个人物,但是,每当他快要接近的时候,追赶者便消失了。当他到达的时候,他发现他 的仆人被杀,父亲死了,他亲爱的恋人贝阿特丽丝躺在地上,因胸口戳伤而奄奄一息。她 死亡的时候,化为一个精灵开始升向天堂。然而,路西法来了,带着她穿越地狱之门。但 丁追赶着来到门口,维吉尔答应领他游历地狱。 


     从改编来看,其中的变异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神曲》的动画改编的变异也体现在 突出故事情节而忽略宗教内涵这一倾向。在但丁的《神曲》中,《炼狱篇》的“罪孽”, 可能存在着伦理道德上的一些障碍,而《天堂篇》不仅涉及到理想的境界,而且所讨论的 话题涉及到神学、哲学等众多方面,内容也显得庞杂,所以,相对于《炼狱篇》和《天堂篇》, 《地狱篇》更容易被影视编导人员所选择和钟爱。


       二、但丁《神曲》的绘画传播 


    文学与绘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诗歌与绘画,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米 开朗琪罗、18 世纪英国的布莱克,或 19 世纪的但丁·罗赛蒂,都是集绘画与诗歌于一身 的大师;无论是 19 世纪英国的拉菲尔前派,还是 20 世纪欧美的达达主义、立体主义、未 来主义,或超现实主义,都是诗歌与绘画合而为一的文学-美术运动。


    就但丁的作品而言,其《神曲》的绘画传播主要体现在插图作品、油画作品、壁画作 品等三个方面。


 1、插图作品 


    早在 14 世纪,当但丁的《神曲》以手抄本形式得以流传时,就有艺术家或出于自身 喜爱或受命权贵为《神曲》插图。其后,每个世纪几乎都有为《神曲》而插图的艺术家。 其中包括 15 世纪的意大利画家古列尔莫·吉拉尔迪、博蒂切利、米开朗琪罗,18 世纪的 意大利著名画家萨巴泰利、皮内利,19 世纪瑞士画家富利斯、德国画家科赫、法国画家多 雷,20 世纪西班牙画家达利、英国画家巴滕等。在为但丁《神曲》的插图的画家中,最为 著名的无疑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古斯塔夫·多雷。他被出版商 邀请为多部世界名著作画,成为著名的插图画家。


    时至今日,在最初的插图出版 150 多年之后,古斯塔夫·多雷的插图与但丁的《神曲》 依然紧密相连,常常被评论界相提并论。艺术家对但丁文本的透视依然激发着我们的视觉 美感。多雷的但丁《神曲》插图完成于 1855 年,是他最早的文学经典插图。其后,他为荷马、 拜伦、歌德、莱辛等许多作家的经典作品插图。他为《神曲》所做的插图在所有的插图作 品中最为著名。其《神曲》插图作品多是黑白两色构成,层次分明、对照鲜明、质感强烈。 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细部的个体描绘,他都善于使用极细的线条来编织物象的表面和体 块,并且善于以线条的疏密来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从而显得光感强烈,并且具有极强的 立体感。他的《神曲》插图作品同时引发了法国文坛对但丁的浓厚兴趣,直接导致其后出 现多种版本的《神曲》的法文译本、批评著作、专题杂志,以及这一题材的绘画等方面的 迅猛增长。


    由于多雷为《神曲》的插图版画数量多,而且对开本制作成本昂贵,大多出版商不愿 意出版多雷的插图版《神曲》,多雷不得不在 1861 年自费出版了插图版《神曲·地狱篇》。 这一版本获得了艺术成就与经济效益方面空前的成功。由于这一成功,出版商在 1868 年 又单独出版了《炼狱篇》和《天堂篇》。其后,多雷的插图作品广为流传,出现在 200 多 种版本中,包括意大利源语和各种语种的译本。多雷的《神曲》插图作品,部分汲取了米 开朗琪罗的裸色技法,并且结合了宏伟风景画的北方传统和通俗文化的元素,成为他艺术 创作中的最高成就。他的插图作品以画家的技艺娴熟地体现了诗人生动的视觉想象。


    如果说 19 世纪的插图作品的代表是法国的多雷,那么 20 世纪的《神曲》插图作品中,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年生活在美国的西班牙画家达利的创作了。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在 1951 至 1960 年间,创作了 101 幅水彩画,阐释但丁的《神曲》。他的这些作品后来又以木刻 术进行了重新处理,构成 100 幅版画。


    达利的《神曲》插图线条明快,色彩和谐,既有非现实的细节真实,又有着立体的美 感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他那一丝不苟的写实手法与超现实的形象融为一体,给人带来一 种激烈的视觉冲击,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但丁《神曲》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梦魇般的地狱场 景。如《地狱篇》第 13 章的“自杀者之林”的插图,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达利对“自 杀者之林”的描绘,不仅有着绘画的立体的美感,而且借助了诗歌中的许多技巧,尤其是 画中的超现实主义意象,是借助于诗歌的“双关语”来具体体现的,从而构成树枝与肢体 的结合,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谈及《神曲》的插图绘画,英国诗人兼画家布莱克同样是一位不可忘却的人物。他的 视觉艺术引发一位当代艺术批评家声称他是“大不列颠曾经创造的绝无仅有的最伟大的画 家”(Jones 2005)。布莱克作为画家,他更多的是汲取《神曲》中的精神和境界,而非 故事情节,他不是一般意义上为《神曲》插图,而是从《神曲》中获取精神内核,服务于 自己的美术创作。所以他以水彩画等形式创作的《神曲》,可以看成一部独立成篇的画集。


 2、油画作品 


    在油画创作领域,但丁的《神曲》影响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尤其是英国拉菲尔前派 画家亨利·霍利兑(Henry Holiday)、但丁·罗赛蒂等许多重要艺术家的创作。如霍利兑的《但 丁与贝阿特丽丝》(Dante and Beatrice)、但丁·罗赛蒂的《但丁之梦》(Dante's Dream) 等都是受其影响的重要的作品。 


    拉菲尔前派力图恢复英国美术“忠实于自然”的传统,着力表现宗教和现实题材,喜 欢从文学经典中汲取营养,善于精雕细凿,追求细节真实。亨利·霍利兑所创作的油画《但 丁与贝阿特丽丝》,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画中所描写的是但丁与贝阿特丽丝在佛罗 伦萨圣三一桥边的一次偶然相逢(Walker Art Gallery 72)。贝阿特丽丝身穿白色服装,娴 雅端庄,与女友同行,而但丁站在一旁,竭力掩饰着内心的激情,并且还因为贝阿特丽丝 故意的冷漠而显现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整个情景,正如但丁在《新生》中的描述:“她 走过,在一片赞美的中央,/ 但她全身却透着谦逊温和,/ 她似乎不是凡女,而来自天国, /只为显示神迹才降临世上。//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一股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 / 你绝不能体会,若不曾尝过它:/ 从她樱唇间,似乎在微微散发 / 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 的灵气,/ 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叹息吧’”(“我的恋人如此端庄”853)。联想到 但丁生平中假装对其他女性的爱而掩饰自己对贝阿特丽丝的爱恋,以及贝阿特丽丝对但丁 的误解,画中但丁和贝阿特丽丝的表情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但丁·罗赛蒂对意大利诗人但丁有着矢志不渝的浓烈兴趣,他创作了不少与但丁以及 《神曲》有关的作品。他的著名油画作品《但丁之梦》,基于《新生》或但丁的生平,其 中的但丁、贝阿特丽丝、天使等主要意象突出了《神曲》的天堂境界,以及贝阿特丽丝引 导但丁游历天堂的由来。在这幅画中,但丁·罗赛蒂用复杂的象征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 画中贝阿特丽丝的两位女仆所穿的绿色衣裳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希望,而画面前方的一朵 朵鲜花,以及画面中央的天使之吻,无疑具有圣洁的象征,画面右方出现的红色的鸽子如 同罗赛蒂其他的创作,则象征着爱情。 


    但丁·罗赛蒂的另一重要油画作品《受赐福的贝阿特丽丝》(Beata Beatrix),也是 受到但丁《神曲》的影响,该幅画的突出位置是贝阿特丽丝昂头闭目的迷醉般的形象,后 方左右所画的只有单调的红绿色彩彼此孤立左右反衬的两个形象,则是爱神与但丁。而背 景处的日晷仪以及衔着花朵的红鸟,创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效果,更是强化了离奇的时空感。 这幅以画家妻子希达尔为原型的油画,简直就是罗赛蒂的“神曲”。而但丁·罗赛蒂也作 了这样的解释:在这一“神曲”中,“她以突然死去进入天国并坐在俯视全城的天国阳台 发楞的形式来体现。你们记得但丁是怎么描述她死后全城的凄切情景吗?所以我要把城市 作为背景,并加上两个彼此投着敌意目光的但丁和爱神的形象。当那只传播死讯的鸟把那 枝罂粟花投入贝阿特丽丝的手中时,这有多么不幸!她,从她那对深锁的眼眉间看出,她 已意识到有一个新世界,正如《新生》的结尾中写的:幸福的贝阿特丽丝,从此她将永远 可以凝视着他的脸了”(Rossetti 42)。 


    因此,《贝阿塔·贝阿特丽丝》成为罗赛蒂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而且使得“希达尔 的名字经常与但丁的贝阿特丽丝相提并论”(Hawksley 115)。 


3、壁画作品 


    十分有趣的是,揭开《神曲》壁画创作序幕的,是但丁的知交乔托。但丁在《神曲· 炼狱篇》第 11 歌中还曾写道:“契马菩想在绘画上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现在得到采声的 是乔托,/ 因此那另一个的名声默默无闻了”(《神曲》305)。乔托是但丁同时代的著名 画家,他在 1303—1305 年间曾为帕多瓦的斯克罗韦尼礼拜堂绘制《基督生平事迹》和《末 日审判》等壁画。乔托的《末日审判》的右下部,描绘了地狱里的恐怖景象,与但丁《神 曲·地狱篇》的描述十分吻合。考虑到但丁是在 1292 年“情人”死后立即开始写作这部作品, 直到他逝世前的 1321 年完成,这一绘画是存在可能的,尽管但丁卷入佛罗伦萨的派系斗 争而被放逐到维罗纳、帕多瓦等地。 


    但丁的《神曲》对后世基督教绘画的“末日审判”这一题材的创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譬如,由安德烈亚·奥卡格纳(Andrea del Orcagna)在佛罗伦萨新圣母教堂斯特罗齐祈祷 室的大幅壁画《末日审判》,便在整体构思方面受到《神曲》的影响,此画右壁上部为《炼 狱》,下部为《地狱》,左壁为《天堂》,画了数位圣者和天使,包括被认为是但丁的人 物。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米开朗琪罗所作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画《末日审判》。此外, 但丁的形象也主要是通过壁画的形式而广为人知。多梅尼科·迪·米凯利诺 (Dominico di Michelino) 于 1465 年在佛罗伦萨大教堂壁画《但丁与〈神曲〉》,在描绘地狱和炼狱景象 的同时,凸现了但丁的独特形象。加上拉斐尔在梵蒂冈的两幅壁画《教义争论》和《帕尔 纳斯山》中所描绘的但丁的肖像,使得人们对于但丁的肖像有了立体的认知。


    而到了 19 世纪,德国的科赫(Koch)所创作的马西莫别墅壁画《地狱》,以及德国 魏特(Veit)所创作的马西莫别墅天顶画《天堂》,使得《神曲》题材的壁画达到了新的高度, 吴 笛:但丁《神曲》的跨媒体传播及其变异 93 “堪称西方艺术家的‘神曲世纪’”(邢啸声 42)。 


三、《神曲》的雕塑传播 


    在美术领域,不仅绘画与文学关系密切,就连人们很少关注的文学与雕塑也有着难舍 难分的血缘关系。“文学与雕塑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行关系,对此研究可以加深我们理解作 家和雕塑家在共同的创意过程中怎样结合词语和雕塑意象来创造意义”(Aspley, Cowling and Ssharratt 1)。譬如在 19 世纪的法国,深深影响雕塑家创作的作家主要有雨果、拉封丹、 维吉尔、奥维德、但丁、歌德、莎士比亚等人。 


    在雕塑领域,但丁的《神曲》深深影响了罗丹的创作。他的许多重要雕塑受到《神曲》 的启发。根据《神曲·地狱篇》而创作的雕塑群《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在雕 塑领域享有盛誉。


    同样还有根据但丁《神曲·地狱篇》第五章而创作的雕塑群《保罗与弗兰采斯加》, 以及根据文学作品这一情节创作的著名的雕塑作品《吻》。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的相 关诗歌描写了弗兰采斯加与保罗的爱情悲剧。诗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弗兰采斯加由父 母作主嫁给了里米尼的贵族拉台斯太的残废儿子祈安启托。十年之后,祈安启托发现妻子 和他的弟弟保罗之间有奸情,遂将二人杀死。在《神曲》中,这对情侣的灵魂和其他一些 生前堕落情网者的灵魂同住在地狱第二圈——“色欲场”里,他们在长年不息的凄风苦雨 中相互偎依,永不分离。但丁随维吉尔漫游地狱来到此处时,被此情景所深深感动,于是 便引发了这段对话体诗行:“有一天,为了消遣,我们阅读 / 兰塞罗特怎样为爱所掳获的 故事;/ 我们只有两人,没有什么猜疑。/ 有几次这阅读使我们眼光相遇,/ 又使我们的 脸孔变了颜色;/ 但把我们征服的却仅仅是一瞬间。/ 当我们读到那么样的一个情人 / 怎 样地和那亲切的微笑着的嘴接吻时,/ 那从此再不会和我分开的他 / 全身发抖地亲了我的 嘴 : 这本书 / 和它的作者都是一个‘加里俄托’;/ 那天我们就不再读下去”(《神曲》 38)。 


    但丁的这段诗,在艺术上独立成篇,所采用的是梦幻与真实相结合的手法。诗中的背 景是虚无飘渺的幻境,但诗人却以非常简练的文字,把一幕动人的爱情悲剧,包括人物、 事件,甚至细节都有声有色地写了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其中男女主人公在读传奇 时流露衷情这一情节写得尤为生动活泼。其中提及的兰塞罗特是圆桌骑士中显著名的一个。 在亚塔尔王的朝廷里,他爱上了归内维尔皇后。他是古代法兰西传奇《湖上的兰塞罗特》 中的主角。而其后的加里俄托是《湖上的兰塞罗特》传奇中的另一角色。兰塞罗特和归内 维尔皇后的第一次相会,就是由他撺掇而成的。所以,弗兰采斯加说,书和书的作者都是 起着引导作用的“加里俄托”。 


    罗丹的雕塑《吻》取材于则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兰采斯加与保罗这一对情侣 的爱情悲剧。《吻》是大理石雕像,罗丹采用《神曲》中的题材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 诽谤的情侣,使得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成为永恒。在罗丹的雕塑作品中,艺术家将但 丁细腻的文字表述化为生动的形象。雕塑家突出所创造的人物的优雅的肌体和姿态,尤其 是女主人公的细腻的肌肤,起伏不定,引发了生动的光影效果,而凭借这些光影的闪烁, 其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的活力全都幸福地荡漾,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丰富的联想。


    受但丁《神曲》而激发灵感的还有罗丹著名的雕塑作品《思想者》(Le Penseur)。 这是青铜雕塑,原本名为《诗人》(Le Poète),自 1880 年开始创作,本来用于《地狱之门》 外国文学研究 2015 年第 5 期 的门口。罗丹的创作基于但丁的《神曲》,作品中的大多数其他人物也都代表着这部长诗 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多数评论家认为,位于门口的中心人物便是描述进入地狱之门的但丁 本人。然而,这一解释也存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譬如,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是裸体形象, 而在原著的长诗作品中,但丁自始至终都是穿有服装的。但是,这显然也无关紧要,重要 的是罗丹继承了米开朗琪罗的传统,突出表现了这一人物的智性和诗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杰出的文学经典,但丁的《神曲》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 创作,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影视领域和美术领域的创作活动,在视觉艺术领域里极大地激 发了创作的想象,为许多电视艺术家和美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智慧的灵感,从而不仅 在文学史上也在艺术上成为跨艺术传播或是跨媒体传播的一个优秀的范例,而且在不断地 改编和跨媒体传播中得以再生和不朽。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Aspley, Keith,Elizabeth Cowling, Peter Ssharratt. eds. From Rodin to Giacometti: Sculpture and Literature in France, 1880-1950. Amsterdam: Rodopi, 2000. 


但丁:《神曲》,朱维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年。 


[Dante, Alighieri. Divine Comedy. Trans. Zhu Weiji.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s Publishing House, 2011.] ——:“我的恋人如此端庄”,《外国诗歌鉴赏辞典》,吴笛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年。 853-854。


 [---. “So Winsome and So Worthy Seems to Me.” Appreciation of World Poetry. Ed. Wu Di. Shanghai: Shanghai Lexicograph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9. 853-54.] 


Hawksley, Ludinda. Essential Pre-Raphaelites. London: Parragon, 2000. 


Jones, Jonathan. “Blake’s Heaven.” The Guardian 25 April. 2005.


 邢啸声编著:《神曲插图集》。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


 [Qing Xiaosheng, ed. Illustrations of Divine Comedy. Shanghai: Shanghai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1994.] Rossetti, Dante Gabriel. The Correspondence of Dante Gabriel Rossetti. Vol. 5. Ed. William Fredeman. Cambridge: Brewer, 2002. 


Walker Art Gallery, ed. The Walker Art Gallery. London: Scala, 1994. 


朱耀良:《走进〈神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年。


 [Zhu Yaoliang. Approaching The Divine Comedy. Tianjin: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04.]


《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05期

2018年11月3日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