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t Topic      Column       Review                Our Blog            Quotations             About  Us     Events               Join Us                           Bilingual             Link

于运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最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在国际传播领域是一个引领性、方法论层面的时代命题。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时代命题后,其工作理念和方法随实践发展不断丰富,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个方面:目标上,由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到强调形成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内容上,从价值与文化内涵的传播,到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宣介;方法上,从提出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到提出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主体上,从强化专业国家队,到构建多元立体的全民参与格局;策略上,从全面覆盖到分层分群、精准施策。这一理念框架的不断充实与发展,对指导国际传播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我要交流讨论的题目是 “知行合一、以文载道: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结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简称“当研院”)这些年的工作,主要谈当下提升中国故事的“三力问题”,即生命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第一,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生命力根植于共通的社会实践。古人云,“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故事来源于实践才更有生命力,同时故事又可以作用于实践,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的中国观和中国的世界观相互碰撞、相互塑造。从科技到文化、从历史到现代的中国实践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叙事基础。根据我们历年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综合形象是不断提升的。特别是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他们更加看好中国的治理实践和未来发展。近五年来,科技、经济、文化,一直是海外受众心目中的中国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因为中国道路、中国之治、中国方案不仅解决了自身发展的难题,对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全球良治也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过去这十年,中国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源头活水。需要我们立足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正是因为这些故事应当讲,值得讲,我们才有底气回答 “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与此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两种势头: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传播领域所呈现的意识形态、文化隔阂加深的趋势,二是全球从疫情余震中走出,面临治理困境的大势。2021年,全球经济在经历二战后最大幅度衰退后进入快速复苏,围绕经济复苏、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粮食安全等议题衍生;围绕主体、形式、受众等要素演变,需要在国际传播中更好地把握“时”与“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当研院组织开展了国际青年中国行,让海外青年的视野在中国的地方和行业中落地;举办金砖国家治理研讨会,通过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推进新兴国家之间的包容互鉴,为中国故事搭建国际舞台。通过这些探索,让我们更深刻体会到,伟大实践是“中国故事”的不竭源泉。


     第二,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说服力依托于共享的知识体系。近年来,学界从顶层设计、话语体系创新、叙事体系创新等方面,对讲述中国故事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我们连续多年举办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目的就在于通过集思广益为讲好中国故事开拓新局。今天,探索对外传播的“自主范式”与知识体系、认识后疫情时代的多元传播主体、打造新技术应用中的“入脑赢心”手段、反思西方传播学的范式理念等,逐渐成为学界与业界的共识。


     自俄乌冲突以来,国际传播领域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显现,受众接受信息的重点和偏好出现了转变。而目前的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换汤不换药”的无用之功,也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窠臼之中。研究论证只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与国情、世情接轨,才能为我所用,解答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因而,我们更要提倡视角的微观多元和方法的规范实证。同时,还应重视学科联系、重视理论落地,特别是认识到在国际传播语境中,新闻传播与国际关系、公共外交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关联,使中国故事的传播框架更为灵活、立体。


     第三,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感召力来源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是把中国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思想”讲清楚,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受众爱听、想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在于让正面叙事更加真挚动人,也在于让舆论斗争更加有理有据,这些都仰赖清晰深刻的价值内核。一方面,要在国际传播中站在道义的一边,有理有据、旗帜鲜明地亮明价值立场;另一方面,要在斗争的同时做好阐释,防止授人以柄。


     在“一国一策”的国际传播实践中,我们需要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中国人民昂扬鲜活的姿态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进行“编码”,注重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也是一个克服偏见,求同存异的过程。在新技术不断发展应用、“Z世代”的声音日益融入主流的今天,一成不变、僵化死板的传播文本和方式必然会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引起“水土不服”,招致误解和反感。施行差异化的传播策略,了解受众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社会结构,共建“人文共同体”,实现平等交流的题中之义,也是激发“命运与共”情怀,凝聚认同,促进民心相通的关键所在。


     知易行难,道阻且长。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是一篇宏文巨著,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襄盛举。希望通过学理探讨和实践创新,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事业能迸发出更大活力;中国故事的新篇章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得公理又得人心。


 


    (作者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来源:本文系作者在2022年中国故事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22年5月27日 10:30